《高鐵作證》:講好新時代鐵路電影的“中國故事”
孫勝杰
鐵路開啟了20世紀工業文明飛躍發展的序幕,鐵路故事蘊含了太多的開拓、創新、拼搏、奉獻精神。中國高鐵承載著國人不屈不撓的百年夢想,見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歷史,中國高鐵建設具有世界性的意義。近年出現有關高鐵題材的文藝作品,如陳南輝報告文學《國家名片》、恒傳錄的網絡小說《中國鐵路人》、紀錄片《中國高鐵》等,這些文藝作品講述了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闡揚了中國鐵路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速度不惜一切代價、永不言敗的精神,但是與國家鐵路大提速、大建設的火熱實踐相比,鐵路特色的文藝作品數量少、影響小。不禁要思考,鐵路題材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問題。
一、講好高鐵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之后“講好中國故事”的提法得到不斷充實強化,實現“中國夢”、增強國家話語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都要以講好中國故事為指導原則。文藝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又是反映時代、謳歌時代的生動載體,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是當前文藝工作者必須回應的時代關切。新世紀以來,影視文藝創作強調對中國經驗的表達和中國形象的建構,各種類型電影以“講好中國故事”為理論依據,以獨特的內容和形式來演繹時代社會的發展。當下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真正能撼動人心的文藝作品一定是與時代發展脈搏共振、契合主流價值觀相、回應大眾最為關切的現實命題,以及講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各行業所做的努力,才是講好中國故事。
講述鐵路故事的形式有很多,但似乎火車與電影的相遇更精彩,世界第一部公開放映的電影是鐵路電影《火車到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部電影也是鐵路電影《橋》。近日電影《高鐵作證》的公映,可以說是鐵路電影的又一部力作?!陡哞F作證》講述了南北高鐵建設時期,在解決壓礦、工地塌方等事件過程中發生的感人事故,讓人們從高鐵通車帶來的成功與喜悅中看到高鐵締造者的艱辛與付出,記錄了南北高鐵這部史詩性的宏偉工程,把高鐵人的精神呈現在我們這些局外人的眼前?!陡哞F作證》作為主旋律鐵路電影在“講好中國故事”的理念指導下,對高鐵故事與中國形象建構進行了深入闡發,摒棄政治說教意識,走出概念化的窠臼,用真實的故事感染人,生動的形象感動人,影片鮮活地展現了中國鐵軍的雄風,中鐵人的膽識與魄力、堅韌與果斷。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向世界充分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的速度以及大國風范,同時,也生動地詮釋了敬畏生命、敬畏職責的主題。電影最后一幕,南北高鐵通車,世界高鐵理事會向中國高鐵建設者獻上最真誠的敬意,這樣的影像話語是以國家富強以及國際影響力提升的現實語境為憑借,在民族復興的語境下,對中國速度的追求中,表現出“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是新時代中國“文化自信”與“大國崛起”等的藝術傳達,建構起了新時代現代化速度的中國形象,所以講好高鐵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
二、用真故事、真情感演繹時代精神
中國故事可以是時代宏觀的故事也可以是日?,嵥榈墓适?,但必須立足現實人物,表達真情實感,具有真正中國體驗與經驗,而非臆想或幻想的故事。綜觀近年銀屏熱映的大片,主旋律電影所擁有的溫度和質感已經深入人心,從《戰狼》、《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到 《長津湖》,愛國主義的錚錚鐵骨激揚著“強者無敵”的民族自信,由《中國機長》、《攀登者》到《中國醫生》,每個普通工作者詮釋著對于職責、生命的敬畏······影片所反映出來的特質不僅與中國主流時代文化精神相契合,更重要的是這些影片都是在用真故事、真情感演繹時代精神。鐵路作為中國現代化象征的物質載體,從最早火車到現今高鐵,現代化的速度正在改變著人們切身的實際生活,對于高鐵故事的講述也最能引起人們在審美與情感上的共鳴?!陡哞F作證》的編劇孟廣順是資深的新聞工作者,工作在中鐵一線,對中國高鐵建設的艱難以及幕后故事的挖掘都具有特殊的敏感和切身的體驗,因此,影片做到了以真實性和故事性為基礎,進一步追求藝術性與創新性。
對于主旋律電影來說,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或主題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取得實際成效的關鍵在于敘事模式,過度的政治宣傳或過高地追求商業利益都不適合主旋律電影的敘事方式,而更多從道德觀和價值觀認同角度以潤入無聲的方式完成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陡哞F作證》在敘事方式上淡化了主題的政治性與宣傳性,在書寫用熱血、生命投身高鐵建設的歷程中融入親情、友情、愛情等的多重情感糾葛,用對現實生活與真實故事的還原吸引、打動觀眾。影片塑造了鐵建、金幗英、肖一虎以及喬富寶等典型人物形象,他們其中有為高鐵奉獻者,也有曾經為個人利益阻礙高鐵建設者,這個群體形象并非完美無瑕,但這就是真實的高鐵締造者們的縮影。影片把個人命運的起伏、家庭的悲歡離合與歷史交匯,讓他們將奉獻凝聚在高鐵建設的過程中,以簡單、樸素的電影敘事講述每一個用高鐵人的情與愛、生命與汗水鑄就的故事。鐵建、金幗英、肖一虎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與高鐵建設過程相映射,從肖一虎因為指揮不利被撤職,由鐵建代替擔任指揮長開始,直至工地塌方事件中,金幗英與鐵建解開當年誤會,三人矛盾激化時正是高鐵建設陷入阻礙之時,三人盡釋前嫌時正是高鐵順利竣工之時,這種將個體情感嵌入宏觀現實的故事講述方式使主流價值觀無縫融入。
《高鐵作證》摒棄以往主流電影人物形象塑造的類型化、扁平化的缺點,特別是對于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進行多層面的情感呈現,比如電影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喬富寶,他是解決壓礦事件的主要障礙,做為礦主,他堅決不同意修建高鐵從自己的礦場通過,在壓礦補嘗款問題上百般刁難,唯錢是圖。但喬富寶非常孝順,盡心盡力的照顧生病的母親。正是因為孝順這一點,成為鐵建解決壓礦問題的契機。喬富寶雖唯錢是圖,卻也懂得知恩圖報,為報鐵建兩次救命之恩,他選擇了服從修建高鐵的國家大局。在指揮長鐵建被困地下隧道時,更是竭盡全力參與營救。在整個壓礦事件解決過程中,影片不僅塑造了有著鐵腕手段的機智指揮長鐵建形象,喬富寶的形象塑造也很立體,表現出很性情的一面。肖一虎形象的塑造也有特點,他是導致鐵建和金幗英之間產生誤會而錯失良緣的罪魁禍首,也是壓礦事件中阻礙工程進度的喬富寶的幫兇,但肖一虎并不是為了金錢,他拒收喬富寶的賄賂,原因就是本能的嫉妒心在作祟。真實可感是影片人物塑造的又一特點,鐵建忠孝難兩全的矛盾之情,金幗英對親人的愧疚之感,肖一虎經歷人性拷問后的懺悔之心,喬富寶經歷靈魂感動后的大義相助······從個人情感到家國情懷,每個人物都呈現出了豐富的情感,形象塑造得都很立體飽滿。
三、用“中國式表達”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故事強調一種中國立場、中國式表達。主旋律電影中以家喻國的敘事手法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語境中呈現不同的敘事策略,但無論是民族寓言理念下形成的“家國同構”、政治影響下形成的“國顯家隱”,還是人文主義語境下形成的“家顯國隱”的敘事范式,都源于“家國同構”的文化思想,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從而在影像話語中實現個人體驗與集體記憶的縫合?!爸袊奖磉_”的一個明顯特征是在展現時代、社會歷史事件時通常以“家庭”作為視點,《高鐵作證》就是在表現中國高鐵建設為核心的故事敘述中,不斷將視角引至平凡家庭生活,將高鐵建設者們的光輝形象融入愛情、親情以及家庭倫理場域中。影片中鐵建受任于臨危之際,壓礦地段征拆事件亟待解決,不然會影響南北高鐵開通的工期。在修建高鐵工程最為緊張時期,父親病重,他無法侍奉床前,甚至連回家看望的時間都沒有。影片中鐵建和哥哥通了三次電話,最后一次電話是通知他父親過世等他看最后一眼,當時他正在指揮隧道施工,情緒瞬間崩潰,沖動之下把指揮長的工作直接交給肖一虎,迅速趕往機場,但此時上級領導馬上要來視察,最重要的是恰好趕上下雨工地山體下沉,停工還是繼續施工這等人命攸關的事情還迫切需要他做決定,冷靜下來后,他最終選擇中途折返,承擔國家交給他的責任。還有高鐵總程師金幗英,作為母親她對兒子強強充滿內疚,將兒子留給年邁的父親,兒子踢足球摔了腿,她也只能在電話里告訴兒子要堅強,兒子太長時間沒見到媽媽了,年邁的父親帶兒子來看她,但看到的卻是她被困礦洞,生死一線的場面?!陡哞F作證》承襲中國傳統敘事設定,回歸以家庭作為基本單位。采取國家與個體家庭“縫合”的敘事方式是影片的一種敘述策略,國家社會責任的承擔者雖然以個體形象出現,但是個體是以家庭為單位。人類學中對“家庭”概念的界定是由“親子所構成的生育社群”(費孝通《鄉土中國》),從“個人”到“家庭”的轉變,既是數量的遞增也是結構的升級,而結構的升級拓展也味著敘事關系的復雜化,所以,影片中所塑造的新時代主角英雄雖然以個體形象出現,但其實應該是個體、家庭、國家的共同體,由此,個體、家庭與時代發展、國家前途緊密相聯?!陡哞F作證》將家庭與國家相鏈接的敘事策略,既使人物行動產生出新的張力,也是對中國電影敘事傳統內核的承繼。
作者簡介:孫勝杰(1982.3-),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文學博士,哈爾濱學院副教授,人民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地域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
【聯系方式】
姓名:孫勝杰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復旦街177號學苑嘉園小區6號樓1單元 郵編150000
電話:15303651213
電子郵箱:28527266@qq.com
四、結語
“講好中國故事”的背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高鐵作證》通過對建設高鐵故事的講述將中國的價值觀與世界時代精神相聯系,彰顯中國的責任與力量。影片用真故事、真情感演繹了中國高鐵故事與時代精神,電影故事敘事緊湊、結構邏輯合理,情感表達自然、平凡而又閃光的中鐵英雄形象塑造等,既擔負起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又塑造了大國形象的文化自信。